如果不是阅读这本书,我不会知道一直以来我所认为的“爱的绑架”,原来还有一个更为专业的名词:情感勒索。
这个词来自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一书,在这本书里,她借助大量的真实案例,系统呈现了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包括情感勒索的六项特征,情感勒索过程中双方的角色和心理状态,以及如何有步骤地摆脱情感勒索,建立更为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
01情感勒索的六项特征
当我们听到“勒索”这个词,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和犯罪、恐惧以及敲诈等相关的作恶行为。我们很难想象有朝一日会将这样一个满是消极意象的词语用在我们的另一半,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我们的同事朋友,上司领导等身上……
但是本书作者苏珊博士却告诉我们,虽然她也觉得确实不容易,但这却是唯一一个能够精准描述亲密关系里出现这种状况的词语。它是如此一针见血地戳破了笼罩在我们亲密关系里的否定与困惑之感,让我们得以正视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勒索。
苏珊博士在书里总结出情感勒索的六大特征,分别为:要求、抵抗、压力、威胁、屈服、重启。
以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为例,乖乖女乔英子面对妈妈一次又一次打着爱的名义的要求,一开始也总会尝试抵抗(明着说服不了,就偷偷逃课和撒谎),但最后在妈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施压和威胁下,不得不一次次地屈服于妈妈的安排…… 而每一次争吵过后的重归于好,看似母女关系的好转,实则不过是为下一次的重启在预热。
△《小欢喜》剧照,侵删这样的相处过程,就不仅仅是母女之间的沟通不良,而是很典型的妈妈对女儿乔英子的情感勒索。以爱之名,理所当然地要求女儿无条件地顺从和服从,哪怕明知这是女儿不喜欢做的事情。
这里有个很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们不能把每一次的冲突或者稍有点激烈的争论争吵,都当成情感勒索,如果是这样,那就未免有点“听风就是雨”了。
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简单说,就是判断冲突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对方是本着解决冲突的目的,那么在彼此之间有要求有抵抗之后,随之而来的会是开诚布公,对事不对人的讨论,会照顾彼此的感受和考虑,会努力找出冲突点,以求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推卸自己的责任,更不会是施压和威胁,只求另一方的屈服和顺从。
可以说,情感勒索是所有控制行动中,最为有力的一种形式。因为它能直击我们内心的要害,因为“情感勒索者”了解我们有多珍惜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弱点,更知道我们内心深处的秘密。不论他们平日有多关心我们,一旦无法达成某些目的,情感勒索者就会利用这层亲密关系来迫使我们让步。
我们被迫与勒索共舞,却无法跳好舞步,也看不透舞伴的心思。
02情感勒索中的双人舞
我们常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亲密关系更是一段双人舞。不管我们接受与否,每一段关系里的情感勒索,都是双方共同造成的,所谓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苏珊博士在书里归纳了四种情感勒索的形态: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和引诱者。我们根据双方之间的角色和心理状态,可以简括为两种情况:
1,彼强我弱
这种情况里,情感勒索者通常呈现出施暴者和引诱者的姿态。
以施暴者来看,最常见的就是“不听他的话就得滚”,典型的就是一些父母常会威胁自己的子女,不听话就断了你的经济来源;更有甚者,不听话就断绝亲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积极施暴者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还有一种消极施暴者,就是近几年常被提起的“家庭冷暴力”,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有时候无声的抗议所造成的杀伤力反而更大,因为我们弄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即便想沟通解决也无从下手。或许这时候,也可以活用一下成语“无声胜有声”的压迫感吧~
不过不管怎样,施暴者还是比较有辨识度的一种。对我们而言,最不容易被发觉的还属情感勒索者以引诱者的姿态出现的时候。
他们通常会先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事业升迁等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颇有点像是挂在棒子另一端的可望却不可即的胡萝卜,而后再告诉我们,如果不顺从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什么也拿不到。
而一旦我们开始接受了引诱者的给予,也就正式陷入了情感勒索者的甜蜜陷阱,之后若想再抽身而出,更是难上加难。
不管是施暴者还是引诱者,无疑都是利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期望,以求达到情感勒索的最终目的。
2,彼弱我强
虽然古语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但在亲密关系里,有时候却未必都如此,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苦情戏里的女主上位了,更不会有“我弱我有理”这个说法。
这种情况下,情感勒索者自动代入的是自虐者和悲情者的角色。
对自虐者而言,喜欢将所有威胁内化,并强调如果我们不让步,他们就会对自己做出某些(不好的)举动,而最重要的是,这些麻烦举动的后果都将归咎于我们。
“这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自虐者就是这样利用我们的内疚感来达成情感勒索背后的目的,而最典型的莫过于影视剧里隔三差五就上演的“你敢离开我,就自杀”的筹码戏。
而对于悲情者来说,在强扣罪名和使我们产生罪恶感这方面更是颇具技巧。表面上看来很脆弱,实则是不折不扣的“沉默暴君”,最常见的就是“这还要我说出口吗?你如果真爱我,就该明白我想要什么”,再配上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分分钟就能让我们弃械投降,在他们无声的抗议里反省自己的问题,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悲情者都是这般无声抗议的,也有喜欢倒一堆苦水的,一如上文提到的《小欢喜》剧中,乔英子的妈妈,就喜欢利用婚姻的不幸和生活的不易等各种“苦难”经历来让乔英子屈服于她的要求。无疑这招很有效,一直到乔英子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之前。
不管是彼强我弱,还是彼弱我强,当我们了解到情感勒索者是如何利用我们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配合着不同身份角色,以求达到情感勒索的真正目的时,我们的吃惊和受伤害更是毋庸置疑的。
果然如那首歌里所唱的,最爱的人伤我最深。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不过是情感勒索,又不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其中一方多加包容忍耐一下不就好了?何必那么较真?看看我们周围的那么多人,不都是这样的生活过来的,何以到我们这里就成了不能忍受的情感勒索了?
我原本也是抱持这样的想法的,在我一次次感受到父母加诸在我身上那日益渐盛的“爱的绑架”时,我也曾这般默默忍受了很久,虽然很痛苦,因为每一次和父母的通话,面对他们强加给我的理所当然我得听话去做的事情,我的再不情愿也好,抗议也罢,始终抵不过我放下电话后扑面而来的内疚、自责和罪恶情绪,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我勉强自己去照做。
我期盼着这会是他们最后一次的无理要求,期盼着他们能看到我的不情愿和拒绝,期盼着他们会因此心疼我,从而不再继续无理的强迫我去做那些不喜欢也没结果的事情。
但显然,这只是我天真单纯的期盼而已。因为在我父母的眼里心里,他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可都是为了我好呀!
是的,正是这种以爱为名的情感勒索,让很多人的亲密关系里少了自由的呼吸感。仔细去想的话,还真是不胜枚举。不仅仅出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更有夫妻之间,甚至职场里的上司下属关系里。
且如上所述,面对以强者姿态出现的情感勒索施暴者和引诱者,我们轻易就屈服于内心的恐惧,不由自主而沉迷于美好的期望中;而面对以弱者姿态出现的情感勒索自虐者和悲情者,我们更是避无可避地乖乖投降于他们的苦情和我们内心的愧疚自责里…… 但这样显然是很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的。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开亲密关系里的情感勒索之结呢?有着 45 年心理治疗师从业经验的苏珊博士在书里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极具可操作性的策略。
03两个策略解开亲密关系里的情感勒索之结
1,扭转轻易妥协的行为模式,直面内心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不难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他们对挫折的低忍受度。换句话说,情感勒索者害怕输,不能接受被否定。
当我们不在乎结果,享受过程的美好时,对情感勒索者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过程不重要,能赢才行”。
这种心理源自情感勒索者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脆弱,所以要借此寻求安全感和掌控权,无法接受我们说“不”的态度。而当我们完全听从勒索者的要求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极有影响力。也就是说,情感勒索成了他们抵御伤害和恐惧的最佳利器。
基于此,如果只是在一些小事上让步,我们大可不必如此严厉地批判自己。我们也都能理解,亲密关系中,一方低头做出妥协是常有的事,即便有些时候迫于压力而不得不退让,但多数情况下也都无关紧要。
但是,如果我们掉入了不断妥协的模式,甚至考虑答应对自己有害的要求,那就严重损害到我们的自我认知。换句话说,即便亲密关系里,为爱而让步,也该有所谓的底线,一旦超过这个底线,让我们不再有快乐幸福感,甚至违反了我们的原则、信仰和自我完整性,那就到了要对情感勒索果断说“不”的时候了。
虽然这个说“不”的过程很艰难,我们会一次次不得不面对因此而涌现的各种恐惧、责任和罪恶感,但这却是我们要最先突破自己,勇于去改变的重要开始。
苏珊博士的建议是,我们可以在每天先空出一小段私人时间,使用三个虽简单却很有效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开始迈出这关键的第一步。
1)一份约定:指的是和自己签下一份承诺的约定,为之后的步骤打好基础。格式可以参考下图:
△截图来自《情感勒索》电子版内页2)一个有力的声明:我受得了。
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四个字,却是我们对抗情感勒索最有力的武器。因为让我们一次次妥协和忍让的罪魁祸首,正是我们以为自己所承受不住的因拒绝而来的各种压力 — 我们的恐惧、自责和愧疚感让我们受不了!
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一种自我设限的符咒。我们的大脑实则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弹性,我们自己也远比想象中的更为坚强,我们是完全可以受得了这种压力的,尤其是当这些压力源自情感勒索者为达目的而施加给我们的时候。
重复“我受得了”这四个字,可以让我们大脑的意识和潜意识刷新旧的认知,才能更加坚定我们说“不”的决心。
3)一系列自我肯定的话
积极的自我肯定的话语,可以让我们更有力量摆脱情感勒索。我们可以尝试这么说“我受得了情感勒索的考验,我感到坚强、自信、骄傲和愉快”,还可以将自己的习惯性否定改成积极式,比如“我过去曾经…… ,但我现在不会这么想了”。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扭转轻易妥协的行为模式。
2,SOS 策略
此外,当我们再次感到快要被情感勒索的压力淹没时,还可以使用 SOS 策略,即: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制定策略(Strategize)。
1)停下来 — Stop
对付情感勒索的第一招就是“什么都别做”,我们可以先主动按下一个暂停键,不必立刻回应情感勒索者的任何要求。要知道在情感勒索关系里,勒索者才是有求于我们的那一方,只为满足他们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急着回复。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谁先着急谁就输了”。
虽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和情感勒索者争输赢,但按下一个暂停键,可以让我们在一个远离压力的前提下,有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好地做出合适的决定。
即便我们的本能是听到问题就想立刻回复,我们也得有意识地告诉自己不要着急给出答案。告诉对方“我不知道”没什么不对,回复对方“等我有决定了就告诉你”也没有错。
2)冷静观察 — Observe
都说旁观者清,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被迫进入一段情感勒索关系里的时候,更是要让自己及时抽身而出,留一个冷静观察的思考时间。
我们都曾有过那种午夜梦回,十分懊恼白天一些对话的回忆,那就请记住这种感觉,在下一次出现这种“失控”情况的时候,告诉自己先冷静下来,不着急回复。
我们可以先复盘一下事情的起因经过,在可视化的事件表面,寻找背后的实质因素。这个过程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对自己坦诚,不去评判感觉的好坏,更不要去判断自己是否有权利产生这种感受。而在我们能够真正将自己的信念、感受和行为联系起来之前,需要不断地持续观察。
3)制定策略 — Strategize
成功叫停自动反应,冷静观察之后的我们,才能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愿,也更能做出最适合当下的决定。而在一段亲密关系里,面对情感勒索者的要求,苏珊博士的建议如下:
对于无关紧要的要求,在审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有意识的让步,有条件的应允。
而对于有可能影响到我们自我完整性的要求,以及关系到我们重大人生决定,一旦让步,可能会对自己或者身边人造成伤害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加审慎的做决定。从自己能够接受的底线和原则出发,运用一些策略性方法和对方沟通。
书里介绍了四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 — 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以及运用幽默,还有一些关于情绪舒缓和平复的技巧与方法,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04结语:愿我们亲密关系的双人舞里,只有轻盈,没有包袱
一段亲密关系中出现情感勒索,并不代表这段关系已经被判定为失败,而是表示我们需要更诚实地面对,并积极寻求改变这种彼此痛苦的行为模式,让所有的亲密关系都能回归更稳固的基础。
虽说在我们将学到的这些策略也好,技巧也罢,整合运用到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时,也难免会发现,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这个过程里,我们也许会犹豫,会害怕,但请不要再次退缩,我们只有不断尝试,在成功与错误的经验里反复总结修正,才有可能成就更好的彼此。
思维惯性里的行为改变,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当情感勒索已经成为亲密关系中的一种习惯模式后,更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多加练习,才会逐渐改善。
要记住,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就像在攀爬一座山头,只不过从来没有人能登顶。没有人总能迅速、及时地对他人的压力与威胁进行妙语连珠的反击。所以,请对自己好一点,别太苛责自己。当我们在攀登这座名为“改变”的山头时,我们可能会看着前方,想着:“天啊,前面还有那么远的路要走!”但是,请别忘了回头看看起点,我们已经走过好长一段路了。
苏珊博士在本书的结尾如是安抚说。
确实如此,要面对来自亲密家人、爱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或有意或无意的情感勒索,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而本书无疑会赋予我们最大的勇气和善意,可以有效减少情感勒索者强加给我们的罪恶感。
一旦我们可以以更健康、更能自我肯定的方式来行动,原先的罪恶感就会消失无踪;一旦罪恶感销声匿迹,情感勒索者自然也就无足轻重了。而我们,也就能卸下包袱,轻装前行了。
希望我们每一段亲密关系的双人舞里,只有轻盈,没有包袱。
我是楚汐,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楚汐思读绘